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定州频道>>生活资讯

节俭,大家在行动

来源: 亚心网 作者: 李金霞 2014-06-17 16:09:3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编者按

  日前,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根本目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养德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

  5月底,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市民践行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情况,记者前往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等地进行采访,发现他们都把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天,亚心网推出《节俭,大家在行动》稿件,旨在提倡节俭养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月29日,记者走进了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北站东路街道办事处迎宾路北社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工商贸总公司家属院,了解学校、社区、居民是怎么践行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记者发现,很多人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校

  废旧材料变身艺术品

  走进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的美术教室,眼前的一幕让人惊叹,教室内110多件制作精巧、颜色绚丽、图式夸张的工艺品整整齐齐地码在几张课桌上,纸浮雕装饰而成的龟兹壁画水壶、用橡皮泥精装出炉的陶罐、用皱纹纸装裱完成的敞口水罐、用毛线装饰的接水壶……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只有20厘米,每件都栩栩如生。这些手工艺品都是由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的学生利用废旧报纸制作完成的。

  “我们学校70%以上的聋哑学生来自内地、来自南北疆偏远地区,这些外省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手头没有充裕的钱来培养自己画画或制作手工艺品的爱好,但这些失语的学生却偏偏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他们也往往通过手的触摸来完成对色彩、对事物的认识。”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职业高中部美术教师甄翌池说。

  2011年,一向喜欢看国外手工艺品展示秀的甄翌池,在看到国外的孩子用废旧的纸杯做出各式各样的小手工艺品时,她突发灵感,想到用废旧的报纸做一些手工艺品,而这些手工艺品的造型和图案一定要以新疆元素为主。

  很快,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报纸为基础材料,用毛线、橡皮泥、皱纸等为装饰物的“新疆特色纸艺罐”在学生们灵巧的双手中诞生,“我们把这些旧报纸,通过卷、搓等环节,做成特色纸艺罐的模型,然后再在制成的工艺品模型上贴上白纸,用丙烯等颜料画上农民画、十二木卡姆人物、龟兹壁画、阿凡提骑毛驴等图案,一件件简单的花帽、水壶、陶罐等形状的工艺品就完成了。当然,如果觉得这样的作品比较简单,也可以在做好的工艺品上用橡皮泥、毛线、皱纸等做成小饰件来装饰,”甄翌池说,“废旧的报纸被充分利用起来了,而橡皮泥、毛线、皱纸等这些成本很低的装饰物,在用完一次后收集起来还可以重复使用。”

  如今,“新疆特色纸艺罐”不仅得到了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学生的喜爱,也受到了乌鲁木齐市很多学校的关注。目前,“新疆特色纸艺罐”已成为该校美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变废为宝的艺术品,将带着它培养聋哑学生兴趣爱好和践行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两大“使命”走到更多的学生中间。

  社区

  多节并过节省资源

  “翻开日历,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就拿5月来说吧,国际劳动节、母亲节、国际博物馆日等,仔细算算有十几个节或值得纪念的日子,无论是借着这些节日开展活动还是聚餐,大伙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浪费的却是公众的资源,”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北站东路街道办事处迎宾路北社区主任佐克热·热合曼说,“为了引导社区居民节俭过节,我们社区提出了‘多节并过’的口号。”

  “多节并过”就是将时间离得很近的几个节日挑选出来,用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冠名,花一天或半天时间来庆祝多个节日。5月28日,该社区的包粽子活动就是“多节并过”的一个鲜明事例。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6月2日是传统的端午节,为了不重复过节,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北站东路街道办事处迎宾路北社区在5月28日,召集起社区的居民和附近学校的学生开展包粽子活动。当日,大伙包粽子、给乌鲁木齐私立众志公学国际学校留学生交流班的外籍学生讲端午节来历、给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做世界无烟日的宣传工作,多节并过、一举多得。佐克热·热合曼回忆说:“前几年,在6月1日‘国际儿童节’那天,我们社区会举办大型的亲子运动会,服装、搭台、场上的道具、纪念品等一花就是不少钱,而且很多舞台道具在搭完台、演完节目后就没有多大用处了,比如孩子的攀爬梯等,而且每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刚过,没几天又是端午节,以往我们会和附近的社区开展包粽子大赛,大伙争着抢着拿第一,到后来谁赢谁输是有了分晓,糯米和粽叶等也浪费了不少。近两年,在实行了多节并过的举措后,居民不用重复过节,节省了时间、节省了金钱和资源。”

  居民

  开设账户节俭消费

  现在大多数家庭条件好了,压岁钱、取得高分后的“奖金”和平时给孩子的零花钱,足以让一个孩子成为“千元户”。看着孩子鼓鼓囊囊的钱袋,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工商贸总公司家属院居民程晓红给她的女儿制定了新的理财方式,程晓红说:“我在银行给孩子开设了一个账户,定期督促女儿把钱存在银行里,并让她看着自己的存款数目渐渐多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她有成就感,也帮她养成节俭消费的习惯。”

  程晓红的女儿张丽敏是乌鲁木齐市第69中学初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程晓红说,先前和许多家长一样,觉得家里就一个孩子不能委屈了她,只要她要钱,程晓红便有求必应,“听她说要去买东西,她要多少钱我就给多少钱,有的时候她爷爷、奶奶和爸爸还会多给一些,新买的衣服穿两三次,就又去买新的了,先前买的就不穿了,这不是在浪费金钱、浪费资源吗?”程晓红说,“后来,我每隔一段时间才给她一些钱让她自己支配,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我会给得稍微多一些,时间间隔也短一些,给钱之前要问问她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去年,看到她班里的很多学生家长给子女建立了教育储蓄资金后,我也给她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将她的零花钱存了起来。”

  “以前觉得手头有了钱,就想着花,现在看着账户上越来越多的存款,突然就舍不得花了,”张丽敏说,“我要把这些钱存起来买复习资料,或给自己以后上大学用。”

关键词:节俭,学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燕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