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创建5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小学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至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小学1至2年级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3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学生选科生涯指导教育,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研修旅行等主题活动。中等职业学校结合专业特点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开发开设特色劳动选修课程。各校要结合实际开发体现定州市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充分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种植、非遗、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和中职类学校应结合本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劳动技能类选修课程。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中也要有机结合劳动教育内容。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校内或校外(学生步行可及范围内)开辟专门区域,或开放劳动实践基地,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物品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烹调烹饪、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自觉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
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城镇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的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地农业生产劳动。积极推进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做饭、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密切家校联系,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记者 庞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