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汪金友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谈到“谁来种地”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2月25日《人民日报》) “谁来种地”的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农村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无论春种还是秋收的时候,到田野里看一看,就会发现,所有干农活的人中,几乎没有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有一些上了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城里。也有一些高中或者初中毕业,就到城里打工。不管上学的还是打工的,进了城就不愿意再回来。即便是四十岁左右的农民,也有很多人到城里打工或搞经营。所以五十岁以上的农民,成了种地的主力军。 谁也不傻,种一亩地,苦干一年,也就几百元至多一千元的收入。一个家庭几亩地,加在一起,年收入也就几千元。而到城里打工,一个月就可以收入几千元。有些做生意的和有技术的人,收入会更高。而且在城市里,更能充分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求学、就医、购物、出行、旅游等很多方面,都比农村方便的多。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我理解,“有奔头”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让农业生产者的收入,高于或者等于城里其它主流行业的收入。在城里打工一个月收入三千元,在农村种地一个月也能收入三千元。这样就可能会有很多农民,选择在家门口种地创收。 第二是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得到充分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重要地位的正确认识,也来自于农民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农民,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农民。 第三是体现在农村美丽家园安居乐业的优越感。在城里拥有一套漂亮的“洋房”,在农村又有一套田园的“别墅”。想住“洋房”就住“洋房”,想住“别墅”就住“别墅”,该是多么幸福快乐的生活。 农村人和城里人,都希望农业“有奔头”。而且“有奔头”的议题,已经列入了中央的农村工作会议,并成为全党全民新一年的奋斗目标。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如何推动和落实。 我们需要大幅度的减少农民。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一个农民可以种植100亩到200亩土地。而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一个农村劳动力,只种几亩至多十几亩耕地。看似人人都有活干,实则劳动效率非常低下。现在已经逐步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只有大量减少农民,才能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需要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同样是一亩土地,种植粮食还是种植蔬菜,收益可能要差几倍。其中有技术的问题,也有信息的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多元化的饮食需求,也给农村创造了层出不穷的市场商机。有了现代化的思路,就有现代化的出路。 我们需要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已经进城就业的农村年轻人,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大都签订了劳动合同,拥有了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险。而仍在农村的中老年农民,却还有很多后顾之忧。这些问题,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充分考虑。我们相信,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的“蛋糕”,将陆续切出更大一块,让农业更强,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
关键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农业,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