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中心调度员接听报警电话。图片来源:定州日报
“铃铃铃……”
“您好!120急救中心,别急!请告诉我你的准确位置……好的,我们马上派车,请保持通讯畅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市人民医院的120急救中心,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一下子揪紧了记者的心,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生与死的的博弈中,是他们托起了人们对生的希望。
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8:33,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一位花季少年左侧大腿外侧被刀扎伤,血流不止,危在旦夕。
8:35,医护人员接到调度指令立即出诊。
8:43,医生到达现场,发现伤者大腿上有长约4公分伤口,深度无法测出,大量鲜血不断流出,医护人员迅速为他加压包扎伤口止血,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8:55,伤者被安全、及时地送到急诊科,一个在生死路上徘徊的生命被挽救。
这只是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一次日常救护的经历。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急救中心每天都会上演,也是40名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不厌其烦重复的工作。
120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市的院前急救工作,负责急危重症病人、突发事件伤者的院前急救,特殊任务的救护保障,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等工作。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司淼介绍:“调度室作为院前急救的先头兵,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还要熟记全市各个村庄、小区、每条街道,甚至沿路的商户等情况,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了解事发现场的情况,并合理安排、调度车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
“病人少等一秒,危情就减少一分。”这是急救中心每一名救护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不耽误抢救时间,在电话中我们一定要问清楚准确地址、基本病情和有效联系方式等信息,使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到达。”调度员刘颖说,自己和同事们都是与“死神”赛跑的特殊运动员,求救的电话铃声就是起跑的信号,接线员就是这场比赛的第一棒,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针对报警人紧急状态下无法说清具体病情和位置的情况,为了避免救护车走错道路,调度员一般在派车后,都会回拨电话,与当事人进行再核实,确保路线准确无误。
“有时候派一辆救护车就要打十几个电话。”刘颖说,急救中心的7辆救护车上全部配有性能优良的GPS定位系统,并有担架车、急救箱、氧气桶、心电图机、心电除颤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等设备,同时还准备了应急灯、雨伞等装备,随时以最完善的装备面对每一次急救。
抢救生命,再累也欣慰
2017年3月23日,一场交通事故的发生,让120急救中心所有救护人员经历了一次重大考验:
雨夜的惊雷和着120调度室的电话铃声,一同在晚上19点35分响起。“喂,是120吗?在建设街与南环路交叉口,一辆红三轮侧翻,有人受伤了!”正在值班的调度员接到一位路人的紧急求助电话。
获得确切信息后,调度员仅用一分钟的时间派出救护车,值班医生赵旭、护士肖钰阳和司机田福祥迅速赶往事发地点。
“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路都无法看清,积水也很深,我把雨刷器开到最大,一路疾驶,为尽快救治伤者争取时间。”田福祥说。
几分钟后,救护车到达伤者所在街道位置,赵旭跳下车冲在最前面。由于积水太深、道路泥泞,赵旭没跑几步,一不小心右脚崴了一下。他一面提醒后面的同事,一边迅速爬起来。
“当时事故现场一片混乱,只能先隔着车窗对伤者询问受伤情况,再确定救治方案。”赵旭说,由于伤者在驾驶室位置,车辆又出现变形,狭窄的空间只能允许一个人将伤者救出。
“我来!”驾驶员田福祥自告奋勇,一只脚蹬在侧翻的车上,将整个身体探到驾驶室内,双手固定伤者两个肩膀,小心地将人拉出车外。
这时,交警也赶到了事发现场,众人合力将伤者救了出来,迅速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在没有家属的情况下,急诊科为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使伤者得到进一步妥善检查和治疗,很快转危为安。
司淼向记者介绍,120急救中心承担着全市1275平方千米辖区内130万人口院前医疗急救任务,服务半径大,路窄弯多,最远的一个来回需3小时,最多一天派车50余车次。
“其实120工作人员最累的就是等待,神经时刻要绷紧,你不知道警报什么时候会响起。”司淼说,“夜里大家也不敢闭眼,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和衣躺在床上眯一会儿。”
这么多年,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愿意坚持下去。司淼说,“处在急救工作的最前线,虽然有苦有累,但仍觉得自己做这份工作十分骄傲,每次看到患者脱离了危险,听见患者家属说句谢谢,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