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李征航 李沛涵
6000亩土地全程托管,入社农户实现“一块土地三重收益”,三年时间9个村集体累计增收400万元……这些数据和成果,无不展示出定州市西城乡创新推广“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中化托管服务”模式方法可行、成效显著。
西城乡辖区路域环境。资料图
为什么偏偏在这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圈可点?
西城乡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东赵庄、大定、南疃等12个村,常住人口不及户籍人口的一半,耕地资源3.4万亩。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和“空心村”等问题制约着西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正是这些“先天不足”,逼着他们探索出了土地托管新模式,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西城乡党委敏锐察觉到党建引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具感召力、引领力和生命力,是开展土地托管、壮大集体经济的良好载体。2021年至今,西城乡三任党委书记先后亲自挂帅、多方协调,带头招引央企落地、争取政策支持、外出学习考察、推动土地流转,真正做到了目标明确、信心坚定、久久为功。
西城乡骨干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资料图
在村“两委”换届中,该乡将组织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才纳入“两委”干部队伍,又结合各村“两委”班子特点,选定5个村作为首批试点,为示范探索土地托管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使土地托管工作开好头,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率先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广泛发动亲友入社,从而带动其他农户托管土地。采取包地到人的“网格化”机制,各村“两委”成员统筹考虑群众意愿,一户一策扩大土地托管面积,讲政策、讲收益、讲福利,打消农户“离地即失地”的顾虑。
大定村“两委”干部自掏腰包,筹措资金40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提前发放保底收益,让农户吃上“定心丸”,并通过调整地块,同时满足农户自持土地和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的需要,仅1个月就流转土地600余亩。东赵庄村充分发动党员干部、本地乡贤和“五老”群体,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先托管土地,再兑付收益,也取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村级合作社让群众利益与集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水涨船高”。5个村先行先试,首年就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双增收,农户亩均收益达1700元,村集体亩均收益达到400元以上。
这也让农户尝到了甜头。大家对土地托管的看法从“拿我的地挣钱”变为“帮我种地挣钱”,农户认可程度大幅提升,纷纷主动要求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
MAP智农平台上,托管土地的耕种、管理情况一目了然。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征航 摄
“技”高一筹绘“丰”景。在中化现代农业定州技术服务中心展示厅里,展示着农作物各阶段管理的技术要点,显示屏上,托管土地的耕种、管理情况一目了然。
西城乡与中化现代农业的深度合作,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后者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实施以“良种+良法+数字化”为核心的全程种植解决方案,通过数字植保、数字水肥、精准气象、应用遥感等国内领先技术,为农作物增产提质提供专业化建议。
“我们的MAP平台根据气象、品种、病虫历史发生规律等信息,建立病虫预警模型,实时滚动提供未来15天病虫发生风险,给合作社提供针对性建议,早做预防。”中化现代农业定州技术服务中心经理王亚飞介绍说。
全环节土地托管的成功,西城乡可以说是巧算了“三笔账”。
省心省力的成本账。所有托管土地都实行统一选种、播种、灌溉、农资、管理、收割、收购的“七统一”管理模式,农资由托管机构统一低价供应,农机耕种管收实现整方作业,生产成本较零散地块降低11%以上。同时,农户可以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灵活就业,额外增加收入。
绿色高效的增收账。西城乡推行旱作雨养种植,中化农业在托管生产过程中,深入贯彻生态绿色农业理念,大力推广节水抗病虫品种、免耕直播技术和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减量增效技术,年产量提升约15%,亩均综合效益每年增收140元以上。
统一托管的土地连方成片。资料图
化零为整的面积账。全环节土地托管打破了原有的耕地边界,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部分田间小路和地垄经过简单整治后成为良田,每百亩土地可增加有效耕种面积5亩左右。
西城乡探索出一条以托管促增收、以增收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不仅解决了“地谁来种,该怎么种”“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的难题,而且对促进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