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李征航 李沛涵
依照“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中化托管”这一模式,给定州市西城乡的村民和集体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
近年来,该乡9个村6000亩土地实现统一托管,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而大定村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村子之一。
大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征航 摄
“年轻人出去工作,留在村里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种地积极性都不高。”大定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占杰告诉记者,自2021年开始,村党组织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整合335户入股农民的土地1200亩,集约化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集体和农户的双丰收。
“现在村民签了托管合同变身为‘股民’,不愁管也不愁销,每年不光有每亩地800元的保底收益,还有二次分红。”刘占杰说。
村民许庆芳将自家4亩多地托管到村里的合作社后,不仅每年可以领一份股金、一份分红,还腾出手当起了环卫工,可以说是“一块土地三重收益”。
像许庆芳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全乡纳入土地托管的1200余户农户,不仅土地亩均净收益稳定在1500元/年左右,还有1500人选择外出务工或“家门口”就业,家庭年收入又能增加4到10万元。
今年1月,大定村村民们有序领取大米、面粉。李帅 摄
2021年至今,西城乡实行土地托管的9个村集体净收入累计增加400万元,东赵庄、大定、南疃3个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100万元,解家庄、胡阜才两个基础较差的村,仅用一年时间,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就从2022年的5万元跃升至近20万元。
村集体有了“活钱”,该怎么用?各村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大力投入村内公益事项建设,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彩。
大定村每年春节前都会从集体利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米、面、油等用于入社农户的春节福利,并将福利扩大到环卫工人、特困户、脱贫户等群体。
村民在幸福互助院下着象棋。资料图
东赵庄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内道路,进行8000余平方米的路面硬化,清理路边垃圾杂物,有效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在路肩培护的基础上,种植月季、水蜡等1万余株进行道路绿化,做到绿化美观、整齐划一。新增小广场、小花园3个,并准备新建幸福互助院和儿童之家,服务“一老一小”。
东赵庄村硬化后的村内道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征航 摄
南疃村“两委”干部持续推进婚丧事改革,积极探索惠民新举措。今年年初,由村集体出资1万多元,购置了六连拱门、车花、路引、吉象等婚庆用品,由村内红白理事会统一管理,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村里的文艺表演队还能免费进行表演。一场婚礼下来,至少可以为村民节省2000元。
如今,南疃村文明新风迎面而来,村民们养成了有红事、白事找红白理事会的习惯,形成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以前,白事要办三天,摆三天席,现在白事基本一天办完,不摆席,午餐以‘大锅菜+馒头’为主,大大减少了铺张浪费。”南疃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立强说。
2021年至今,西城乡各村累计出资85万余元,硬化道路近1万平方米、建设“小三园”8个、扩建幸福互助院3个,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一老一小”关爱慰问等活动,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和美乡村1个、卫生乡村3个,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全乡信访件及网上留言工单较2021年同期减少30%以上。
以前,受制于集体经济薄弱,各项工作开展处处受限,无法满足村庄发展的需求。如今,这已不再是当地推动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