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季农闲时节,但“田管家”岳志辉这阵子却忙得脚不沾地。1月28日一大早,他就到麦地里查看小麦苗情。
“小麦越冬,正是壮苗的关键期,你看这叶片又长又绿,根部分蘖也多,都是好苗头。”岳志辉拿着手里的麦苗说。
43岁的岳志辉是定州市西城乡东赵庄村的种粮高手,他组建了学云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靠着订单农业和土地托管服务,当上了万亩良田的大管家。
岳志辉(右)到农户麦地里查看苗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沛涵 摄
合作社成立之初,岳志辉就把服务群众、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本着使群众少花钱、多挣钱的运营服务方式,跟利生集团、益海集团、新希望等多家大型用粮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岳志辉认准一个理儿:好种子才出好庄稼。
“这是我们经过好几轮试种筛选,种植的‘济麦44’品种,不仅节水抗旱,亩产还比普通小麦高100来斤。”岳志辉指着眼前大片的麦田向记者介绍,“我们收购价每斤比市面上多一毛,把更多利润留给农户。”
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的麦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沛涵 摄
从地头出来,岳志辉来到村民张英利家。张英利种着8亩地,由于常年在外打工,家里老人又上了年纪,平时都是雇人干活,一年算下来人工费还不少。
岳志辉搬来凳子,和这一家聊起土地托管的事儿。“地是你的,粮食也归你,活儿我们来干,你就当个甩手掌柜。种子、化肥、机械服务等等都少花钱,比你自己种可是划算。”
像张英利家这种情况,村里并不少见。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每到农忙时节,只有留守老人的家庭,往往粮收不进屋、地播不了种。岳志辉憋着一股劲,要为大伙儿办点实事。
“我们土地托管模式多,涉及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甚至连出售都不用管,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便‘点餐’。”岳志辉说,土地托管服务让农户少花钱、多挣钱,通过节水灌溉、减量增效等科学管理,大家腿不沾泥就把粮种好了。
去年,合作社为8000多农户全托管土地3500亩、半托管土地1.8万亩,既保障了粮食丰收,也让农户脱离土地安心打工挣钱,多了一笔收入。
在省农业农村厅评选的2022年度省级规范化建设试点名单中,岳志辉组建的合作社位列其中。
合作社烘干、储存粮食的大型设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沛涵 摄
与张英利一家谈妥所需的土地托管服务后,岳志辉又来到合作社。在这里,几名工人正在进行玉米脱粒、烘干、筛选等工作,岳志辉认真检查每个流程,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看着眼前忙碌有序的景象,岳志辉对合作社接下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今年,他计划再增加仓储库房、输送机、脱粒机等设备,年烘干加工小麦、玉米达到7万吨,并扩大合作社经营范围,让托管服务更上一层楼。